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

Krakatoa算圖效果都很顆粒感?

作者: BOBO

"算出來效果顆粒很明顯, 就像用Krakatoa算出來的那樣!"

如你所想, 我花時間在Google上搜尋"krakatoa particles" 與 "krakatoa render"這兩個關鍵詞, 每週大概會做一次這樣的搜尋, 為了了解大家在各個論壇都怎樣用krakatoa, 怎樣談論這外掛的. 幾個星期前, 我發現在SideEffects論壇上面一個很久的帖, 談到Houdini的算圖, 它文章的標題是: 超顆粒感 ,就像Krakatoa算出來的效果那樣...

我必須要說在那欄裡面放出來的動畫, 並沒有那麼顆粒感, 但我是比較在乎大家對Krakatoa的印象是怎樣的. 我懷疑大家認為Krakatoa算出來都很顆粒感是因為在YouTube上面很多算出來的動畫他們都用了錯的Krakatoa的設定, 是這樣的關係...

當然, 有時候你會用Krakatoa故意表現出沙子顆粒的質感. 有些例子還會希望每個沙子粒粒分明, 是實上, 電影特種部隊 (G.I.Joe)裡面的Nanomites非常顆粒感, 但那種顆粒感是故意做出來的!

當你想用Krakatoa做出水墨或是煙霧質感的時候, 基本觀念是, 如果你可以看到一顆一顆的粒子, 代表你密度設的太高了! Krakatoa的背後概念是把上億顆粒子畫進image buffer裡面, 而每個粒子的密度很低, 這樣累積起來的結果就會產生非常平滑的結果. 在電影離魂(Stay)是Krakatoa第一次使用在電影裡面 (靈感來源是Doc. Baily's Spore), 算圖效果像是慢慢變大的電漿. 電影魔咒(Cursed)裡面, 我們用FLOOD軟體來驅動上億顆粒子的模擬, 然後用同樣的算圖器渲染出纖細煙霧的效果.

最近weareflink公司, 替中國中央電視台(CCTV)所製作的的水墨動畫展示了Krakatoa能夠表現水墨的感覺, 而不會有明顯的顆粒感. 而由DekoLT所製作的Vilnius SPA動畫也顯示了高密度但足夠的粒子可以產生實體雲層的效果.





另外一項會造成算圖有顆粒感的因素是, 特別是對於實體雲層的表現----是Light Pass Density這個參數. 你可能已經知道Krakatoa讓你可以打斷粒子的密度 與光線穿透粒子的密度, 這兩個參數的關係. Lighting Pass的密度設定的高, 而粒子的數目也高的話, 就會產生粒子的自身陰影(self-shadowing) 在雲層的表面上, 因為在最外層的粒子會把所有的光線都先吃掉了, 造成它底層的粒子變得非常暗, 這樣不只是會產生顆粒的質感, 還會產生討厭的墨爾效應.

減少Light Density會讓更多光線能穿透粒子團(volume) 同時也會產生美麗的次表面散射(SSS)效果 , 這樣的操作通常能解決問題.

所以, 下次當你用Krakatoa的時候, 請你確認粒子的數量, 並務必降低Density, 如果你想要得到平滑的效果的話, 記得要來回調整一下Lighting Pass與Final Pass Density這兩個參數之間的平衡, 以得到最佳的光線穿透與像素涵蓋率(pixel coverage)!

祝您有個平滑算圖效果!

Krakatoa 台灣代理請洽 奇銳科技 (02)2557-3321

[相關資訊]

沒有留言: